English

活在垃圾圈中

“浙江村”问题透析之三
1998-06-04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曹茜 我有话说

目击一:每天晚6点左右,喧闹一天的京温市场带清静下来,市场闭门谢客,人走楼空。此时乘车从木樨园去永南路,但见成片垃圾在沿街的每组垃圾筒前蔓延纵横,每堆垃圾中都有人在翻翻捡捡,难闻气味让人掩鼻。

目击二:大红门第二小学整日大门紧闭,问其校内老师。老师说:校外环境太差,垃圾污水遍地、尘土飞扬,车辆乱穿。为学生安全和校园环境不受污染,我们师生只在校内活动,不能出外跑步,每人一个毽子,就地锻炼。

目击三:2路公共汽车总站办公楼内有厕所,本是职工自用,但外来人经常进楼入厕,厕所脏,职工不满,纠纷常起,但因周围公厕太少,想阻止也阻止不了……

大红门地区的脏乱差颇为有名,商业繁荣,使得外来人口急增,给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其中以脏首当其冲。应当说,京温市场一带的商城与服装市场内都有保洁员,环境还算整洁,但马路两侧和外来人口聚居区内的卫生就实在目不忍睹,据了解,仅永南路每天清运垃圾就需要20—25吨的车4辆以上,仅大红门村每天清运垃圾就有50吨,村里每年清理环境的经费高达30万元。

据丰台区环卫局清洁车辆队徐队长介绍,京温市场带的垃圾清运一直是从晚9点开始,直到早6点结束。之所以夜班工作徐队长说,就因为这里是特殊地段,道路狭窄,客流量大,车流量大,垃圾清运困难重重。1996年以前也是从早3点开始清运,但清运到7点就遇到交通拥堵,只得改做夜班。

垃圾问题最让环卫工人有苦难言。徐队长说,永南路原有垃圾筒190个,现在至多只有70个,其原因是摆上垃圾筒就被推走,说是挡了他们的店面。即便是现有的垃圾筒也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倒垃圾的人只图自己省事,不往筒里倒,就堆在外面。为此,环卫队特意派专门一个人看“站”,督促人们将垃圾倒进筒里,却经常挨打挨骂。去年11月份,又有一名环卫工人被打受伤,警方抓捕凶手时,人却跑得无影无踪。

由于外来人口聚居,环境意识较差,随意乱扔烟头,随地吐痰,随意摆摊,遍地瓜皮,再加之筒外垃圾,遇风四处飞扬,使环境污染严重。

据了解,大红门地区环境脏乱差还与硬件设施跟不上有很大关系,比如公厕的建设,密闭式清洁站或垃圾楼的建设等。环卫部门也一直想在京温市场带尤其是永南路上建一所密闭式清洁站,因为这样垃圾不暴露在外,取消垃圾筒,既便于管理,又有利于市容的改善,但仅80—100平方米的密闭清洁站因无人提供位置至今悬而未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